亚洲4款手游杀入美国iOS收入榜Top 25
想要杀入欧美收入榜只靠模仿经典的西方玩法是不够的,这样无异于拿自己的短处攻别人的长处,而像《ob电竞》、《ob电竞》以及《ob电竞》这样在国内几乎被做烂掉的RPG、卡牌内容却是欧美市场稀缺的玩法,对于希望进军欧美市场的国内开发商们来说,凭借差异化的玩法才有可能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当然,前提是要有靠谱的发行商以及研发团队。
【Gamelook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Gamelook报道/之前,我们经常说欧美的手游很难进入亚洲市场的收入榜高位,尤其是中日韩三大市场,而随着Supercell、King以及Machine Zone等大作不断刷新了在中日韩手游市场的收入表现,亚洲手游市场已经逐渐敞开了大门。
和亚洲市场同样的是,欧美市场的收入榜也主要由欧美公司霸占,比如美国iOS收入榜前十名很难看到来自亚洲的手游。不过,最近《ob电竞》、《ob电竞》、《ob电竞》以及《ob电竞》都进入了美国iOS收入榜Top 25,而且从开发商地区来看,几乎涵盖了中日韩三个国家。
2015年4月9日美国iOS收入榜排名
东西方收入榜差异:各占山头和‘一山存多虎’
从以上的榜单我们可以看出,在美国的收入榜Top 25当中,共出现了9种截然不同的游戏玩法:博彩游戏有6款、消除类游戏有7款,其中King自己占5款,除了亚洲发行商的四款游戏之外,欧美市场还分别有Supercell的CoC类策略游戏,经营养成类《ob电竞》、Machine Zone的SLG《ob电竞》、Kabam的格斗手游《ob电竞》、Glu的明星养成《ob电竞》、Miniclip的桌球手游《ob电竞》以及Mojang的沙盒建造类《ob电竞》。
2015年4月9日中国iOS收入榜
而我们再看中国市场的iOS收入榜Top 25,回合制MMO有2款、消除类游戏有2款、卡牌游戏有5款、ARPG有6款、横版格斗2款、打飞机游戏2款、扑克牌游戏1一款,塔防、扑克牌和射击游戏各一款,另外2款是Supercell的《ob电竞》和《ob电竞》。
两国榜单对比来看,虽然在种类数量上差距并不大,但美国和中国iOS榜单最大的差异在于:欧美市场的同类游戏多属于一家公司,而且他们占据榜单之后,会迅速补足优势内容的微创新,比如Supercell的《ob电竞》和《ob电竞》、King的几款消除类游戏,唯一出现同类但不同公司表现都比较好的是博彩类游戏。而和欧美各自占据一个山头情况不同的是,中国市场同类游戏基本上都是‘一山存多虎’,比如回合制MMO有网易的《ob电竞》和多益网络的《ob电竞》、RPG游戏几乎是各大公司都有一款入榜。
如何杀入欧美收入榜:玩法差异化OR同一类型做大
从入围欧美收入榜Top 25的游戏类型来看,4款游戏当中的3款都涉及卡牌内容,比如动作卡牌类的有中国厂商美国分公司uCool研发的《ob电竞》、RPG类有韩国厂商Com2Us的《ob电竞》以及万代南梦宫的《ob电竞》,只有韩国厂商Nexon最近推出的《ob电竞》属于比较偏欧美风格的RTS类策略手游。
在国内,自2012年以来,卡牌手游一直在国内iOS收入榜前十名占据很大一部分的位置,从一开始的《ob电竞》、《ob电竞》、到后来的《ob电竞》,都创造了非常久的霸榜记录,而这些卡牌恰好是欧美开发商不擅长的领域。而反观美国的开发商们,大多数都自己进行了微创新,让模仿者很难达到其收入排名高度。
收入榜排名比较稳定的有2款游戏, Com2uS的《ob电竞》自去年12月以来,已经连续4个多月稳定在美国iOS收入榜前30名;另外一款就是uCool推出的《ob电竞》,该游戏也已经有3个多月一直稳定在美国收入榜Top 30以内。《ob电竞》以及《ob电竞》两款游戏由于发布时间较晚,因此尚未出现连续的优秀表现。除了这几款游戏之外,此前DeNA推出的《ob电竞》以及《ob电竞》两款卡牌游戏也在欧美市场取得过非常不错的表现。
其实,欧美手游市场近两年收入榜的创新玩法也屈指可数,Kabam在SLG页游连续多款成功之后,推出了格斗类的《ob电竞》,Glu在射击游戏《ob电竞》之后推出了明星养成《ob电竞》,还收购了竞速手游《ob电竞》,另外就是Miniclip的桌游《ob电竞》。不过,除此之外很难见到创新的玩法出现。最近,Supercell甚至开始从亚洲市场寻找灵感,对弹珠玩法进行了独特的创新,《ob电竞》已经在加拿大市场进行了测试。
因此,从目前来看,想要杀入欧美收入榜只靠模仿经典的西方玩法是不够的,这样无异于拿自己的短处攻别人的长处,而像《ob电竞》、《ob电竞》以及《ob电竞》这样在国内几乎被做烂掉的RPG、卡牌内容却是欧美市场稀缺的玩法,对于希望进军欧美市场的国内开发商们来说,凭借差异化的玩法才有可能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当然,前提是要有靠谱的发行商以及研发团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shkeling.com/2015/04/21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