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4月末,《ob电竞》就对外披露了包括联盟化、主客场等一系列未来电竞改革战略,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关注。在9月1日,《ob电竞》六周年庆典期间,有关这场涉及中国电竞核心圈层的重大改革最新内容终于浮出水面——取消LPL降级制度后新设的联盟席位招标正式对外公开,即将从2018年LPL春季赛开始奔赴各自全新主场城市的三家俱乐部也得以披露(俱乐部与对应主场城市分别为LGD——杭州,Snake——重庆,OMG——成都)。
换句话说,从明年起,LPL将一改过去全程在上海进行的传统,上述三支队伍各自的主场赛事将分别在杭州、重庆、成都三地进行。消息一经公布,有业内人士笑称:“LOL赛事体系改革,大西南或成最大赢家。”玩笑归玩笑,在这背后,也暗含着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线下布局速度加快这一重大趋势的透析。
从三极到多极 中国电竞版图扩张迅猛
过去,论及和电子竞技产业关联较深的城市,或者说能够称之为“电竞之都”的、电竞产业发达,赛事举办频繁,有产业链相关重点企业,尤其是有一线电子竞技俱乐部驻扎的城市,基本只有北、上、广三地,其中拥有《ob电竞》职业联赛的上海电竞产业发展最为发达(因各方面原因,深圳与广州,苏州与上海可一体看待)。
而对于《ob电竞》这个当下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电子竞技项目来说,在中国,尤其是在LPL的框架体系下,一直以来真正的核心城市则仅有上海一个——因大批俱乐部驻扎上海,且有多家驻地均位于静安区灵石路附近,因此LPL甚至一度被粉丝们调侃为“灵石路小区争霸赛”。
粉丝的调侃并无恶意,但却也无意中揭示了过去LPL,或者说以LOL为代表的整个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在历经了十余年发展后,仍然还是高度集中于个别城市——要知道,没有任何一个大众化产业,其辉煌和成功是可以仅仅依靠少数几个城市就能实现的。
因此,让中国的电竞版图从少数中心城市向外扩张,从三大城市圈的“三极”模式,向全面覆盖所有电子竞技活跃省份的“多极”形态转化,不仅仅是《ob电竞》的目标和期望,同时也是整个国内电竞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而实际上,《ob电竞》也早已经认识到中心城市过于聚集产业资源可能带来的弊端,在举办“德玛西亚杯”和“城市英雄争霸赛”的过程当中,就已经在探索将大型职业赛事以及职业俱乐部推向中心城市以外地区的可能性。至于今年4月正式宣布将实施联盟化运营和采用主客场赛制,以及刚刚公布的主客场细节等,则不过是这一探索过程当中的阶段性成果,未来的《ob电竞》也势必还将会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并有望带动整个中国电竞产业向更为良性的多极化格局变迁。
线上线下打通借鉴传统体育发展模式
除了扩张电竞版图,让电竞产业在更多的城市生根发芽,并发展出一大批新的“电竞之都”外,《ob电竞》主客场制,以及联盟化运作等一系列变革,同时也是一种打破传统电竞思维,打通线上线下隔阂的尝试。这样的尝试,能够让电子竞技真正从仅属于部分年轻人的业余爱好,变成一个可以和城市,和地域进行“捆绑”的互动娱乐产业。
当然,《ob电竞》的这些做法也并非源于任何决策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来自与电子竞技颇有相通之处,但在自身行业与地区、地域的结合上已经成功摸索出宝贵经验的传统体育。
与电子竞技发展多年来所遭遇的种种尴尬不同,以足球、篮球、网球等为代表的传统体育不但在社会认同,在大众影响力方面更具优势,同时也更好地把握住了线上和线下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除了国人熟知的、有着多年历史的中超和CBA外,像是中国网球公开赛这样的新兴赛事,其公众影响力也在近些年里逐渐显现,线上的媒体传播和线下的观赛结合日益紧密,而随着观众人次的逐年递增,赛事规格也在不断攀升——当前中网已成为职业网坛仅次于“四大满贯”赛事的“四大超级”赛事。
相比之下,若论及项目和赛事覆盖的线上传播受众,电子竞技,尤其是《ob电竞》这样的热门电竞项目,显然要超出网球这类国人并不热衷的传统体育项目许多。然而长久以来,电子竞技的发展大多都着眼于线上,即便举办赛事,也更多看重的是线上直播和媒体报道扩散的效果及影响力,从没有任何一家电竞俱乐部会成为某个城市的文化娱乐领域的“金字招牌”,也很少有电竞赛事能够在其所在的城市具备一定的公众影响力(当然,这一情况近年来有所改变,与银川强绑定的WCA,以及即将到来的、将在鸟巢进行冠军争夺战的《ob电竞》S7全球总决赛,影响力都已在很大程度上渗透到了线下,但个别赛事还无法代表整个电竞产业)。
正因为如此,《ob电竞》即将尝试的主客场制和联盟化运作,对于整个电子竞技产业从线上影响力为主,向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的转变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换句话说,《ob电竞》是在替整个电竞产业充当探路者,发掘电竞从线上向线下进行影响力渗透,以及与各大城市,与地域经济相结合的各种可能性。
行业价值突显产值规模或将大幅预增
对于当前国内电子竞技产业的产业价值究竟是高还是低,不止公众和媒体,就是行业内人士都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
一方认为,像《ob电竞》这样的电竞类游戏在国内有着极高的运营收入,而这笔收入可以归为电子竞技产业的产值,因此电竞产业已经是一个高产值行业。
另一方认为,电子竞技是竞技体育的一种,其产值规模应当与网游运营区分开,相关产业链上能够归结为电竞产业收入的,应当是门票销售、周边售卖、广告赞助、赛事版权销售等基于赛事或俱乐部经营的收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电竞产业仍然是一个产值不高,规模不大的新兴产业。
当然,无论持哪一种观点,中国电竞产业发展在早期都依赖于网游收入的支撑都是不争的事实。不过,《ob电竞》目前已经在赛事纯收入上实现了营收平衡,随着以《ob电竞》为代表的电竞项目开始尝试联盟化运作,开始实施主客场制,我们也将能够看到电子竞技在赛事、俱乐部经营及版权等衍生收入方面增收的潜力。
毕竟,无论怎样定义“电竞产业产值”的概念,无论电竞产业的真正产值到底是高还是低,日益增长的电竞受众群体基数,以及越来越频繁的赛事,以及电子竞技在互联网之外的主流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也同样都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客观事实。
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伽马数据所发布的《ob电竞》统计,2016年,中国电子竞技全年大型赛事举办达到94场,较上年增长108.3%,按照这一趋势,到2018年,国内全年大型赛事应当有200场以上的规模。与此同时,大型电竞赛事本身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不久前公布的《ob电竞》2017全球总决赛赞助商阵容当中出现了奔驰、伊利和欧莱雅这类过去和电竞并无交集的品牌,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
因此不难预见的是,整个中国电竞产业的产业价值,也势必将随着更多具备公众和线下影响力的高规格落地赛事的举办,以及电子竞技社会影响力及认同度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shkeling.com/2017/09/302440